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籃球]底線球戰術分享-alley-opp


在籃球賽事中,當進攻時間少於一秒,又正好可以發界外球時,alley-oop便有很高的機會出現。但這種事情你知我知對手也知。那要如何在對手有所防備的情況下得分呢?
文/鄭宇翔

在105學年度的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的預賽中,其中一場由台灣師範大學出戰台灣藝術大學,第三節剩下0.6秒時由台灣師大發前場底線球,台藝大的李伯倫教練已經有所防範,將場上後衛全部換成鋒線,就是要用身高優勢守住可能出現的空中補籃。但此時的台灣師大展現出高度的戰術執行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連暫停都不用喊,硬是用最常見的四角站位完成了第三節最後一次進攻。

說了那麼多,先來看一下這個精采的Play:




(影片版權為FOX體育台與SSUtv Sports所有)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既然全世界都知道這球有八成的可能性是要吊在禁區直接補籃,而台藝大也確實有所防範了,那為什麼還能成功呢?

首先,發界外球alley-oop的戰術絕大部分都會設計在弱邊,原因是:
  1. 相對於由弱邊往強邊跑,由強邊往弱邊跑更容易跑出空檔。因為不管是盯人還是區域防守,『為了能及時補防強邊而放掉遠邊』是一個通用的觀念。
  2. 接球者在跑向籃框的同時有較大的角度可以同時看的到球。

這球是發底線球,進攻方又站出了一個底線球最常見的四角站位。較為常見的補籃方式大概就是底線兩隻中鋒配合,或是遠邊的底線球員上擋這兩種。再根據球員身體條件和位置的分配,比賽經驗較豐富的球員大概都能判斷出戰術的輪廓。此時台師大場上球員的身高:
  • 黃宗翰  180 cm   球邊底線
  • 詹軍   178 cm   遠邊高位
  • 許軒瑜  186 cm   球邊高位
  • 張立杰  188 cm   遠邊底線
  • 李漢昇  173 cm   發球者
綜合上述各項情報,在只考慮alley-oop的情況下,有很大的機會是做給許軒瑜,186公分場上次高,站位又落在球邊的高位,加上他本身就是體能勁爆的球員,身材也夠壯碩不怕碰撞。



而台藝大也因此做出了相應的佈陣:
  • 陣形較為收縮,採用2-3站位,優先保護籃下。
  • 防守許軒瑜的球員較為沉退。

台師大這邊首先是讓黃宗翰假裝直接要球,使防守者不敢放掉他回頭幫忙,再利用最有可能執行戰術的許軒瑜作誘餌,張立杰對角上擋直接讓兩名防守者被許軒瑜吸引,


接著再度下滑幫黃宗翰清出空間,其實這時候台藝大的籃下是有防守球員的,但由於張立杰擋完人之後在籃下是處於有利位置,因此籃下的防守者注意力都是放在他身上,甚至向他趨前,造成籃框附近無人看管,讓黃宗翰順利補進。





當然,0.6秒其實也是有接球快速投射的可能性,台藝大並不敢完全放掉外圍,防守詹軍的邱柏璋可能是因此而沒有縮進禁區協防,這也是台師大能完成這個漂亮戰術的原因之一。

由於這球防守方站位是採用社會組球隊最常見的2-3區域,進攻方也是簡單的四角佈陣。因此我認為這個戰術也非常適合一般社會組球隊或系隊比賽使用。有機會大家不妨試試看。















  • 完整比賽影片 (此play於影片1:15:10開始)


  • [籃球]本土內線加油R

        (photo by FIBA) (文/鄭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