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籃球]Windmill Crossover


文/鄭宇翔


Windmill crossover?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講什麼,所以先來看一下影片:




這個動作大家應該都看過,他並沒有正式名稱,大多稱呼他為『windmill crossover』風車變向,也有人叫他『scissor step』剪刀步。Dwyane Wade和Kyrie Irving都非常擅長使用這個技術。

我自己也非常愛在快攻時使用。windmill crossover動作本身並不難,其實就是在跨出交叉腳(右腳踩到身體的左邊,左腳踩到身體的右邊)的同時將球從上方劃弧帶到身體的另一側,大多數人只要練熟上籃步伐應該都可輕易上手。需要思考的是它的使用時機,而這就是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Windmill crossover在一般比賽中大概有兩種常見狀況我推薦可以使用:

1.快攻時有防守者從側邊衝進來:

這個例子我比較難用文字說明,所以直接看影片和圖解:


這兩球都是典型的狀況一,在他切入上籃的同時,防守者加速從側邊進來。注意此處的關鍵在於:他會往你的行徑路線跑,而非一路跟著你

從影片中可以明顯看出兩人行徑路線,紫色防守者從旁邊直接衝進Wade的路線上,試圖在快速跑過的情況下撥球或影響進攻者。



Wade此時就使出windmill crossover拉,直接讓防守者從球的下方穿過,然後扣籃得分。
從圖上箭頭我們可以看到,兩人的行徑方向是交叉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這種狀況其實很簡單,就是利用防守者衝過來的慣性(他無法剎車),高舉球讓自己跑過去而已。最難的就是使用時間點,需要一點經驗累積。我的經驗最常碰到的情況正是像上圖這種,防守者直接鋪進來想賭一拍抄球,這時就是使用windmill crossover的絕佳時機。


2.對手『側身』跟防,而且有要超過你的趨勢(或是本來就在前方):





影片中可以看到,防守者一直保持在Wade的右前方,如果要從右方硬切就只能跟他硬碰硬。



Wade在防守者進入他正前方卻還保持側身面向底線時,用出了windmill crossover,直接從防守者右側跨到左側。防守者重心轉換不及之下,Wade扣籃得分。



總結:

以我自己的使用經驗,windmill crossover 在對手側身想要預先搶佔你下一步的時候使用效果最好。他的優勢是幾乎不需要減速動作簡單。純粹利用位置的交錯和腳步搶得有利的位置。在使用上他還需要多嘗試累積實戰經驗。而且使用時需要一點空間,在面對貼身防守時較難發揮。不過就算腳步沒有跨過去,也可以製造碰撞完或是第二步略為放慢後,與防守者拉開距離配合拋投騎馬射箭得分。





附上同樣堪稱windmill crossover神人-Kyrie Irving的幾個精彩play,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我所想表達的意思。









第二個play我覺得是堪稱經典的一次示範,如果碰上2-3區域防守,前面用P&R把後衛擋掉之後,禁區的補防大概就跟這個play一模一樣,只不過對方可能不會這麼趨前,所以相遇的位置會更靠近籃下。但並不妨礙你嘗試使用windmill crossover。










[籃球]本土內線加油R

    (photo by FIBA) (文/鄭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