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籃球]本土內線加油R

    (photo by FIBA)


(文/鄭宇翔)





















台灣本土內線球員這次東亞錦標賽平均數據:


Players
Min
PTS
FG
2PTS
3PTS
FT
OREB
DREB
REB
AST
PF
TO
STL
BLK
+/-
Ef
林郅為
8.4
3.3
1.7/3.0
55.6%
1.7/3.0
55.6%
0.0/0.0
-%
0.0/0.0
-%
1.0
1.7
2.7
0.0
1.7
0.0
0.0
0.0
2.7
4.7
周柏臣
20.3
3.5
1.5/3.2
46.2%
1.2/2.2
55.6%
0.2/1.0
25%
0.2/1.2
20%
0.5
2.5
3.0
0.8
3.0
0.5
1.5
0.3
0.8
5.8
胡瓏貿
10.9
5.0
2.0/3.8
53.3%
1.2/2.5
50%
0.8/1.2
60%
0.2/0.5
50%
0.8
1.0
1.8
0.8
1.5
0.8
0.5
0.3
2.0
5.5
周伯勳
14.8
4.0
0.8/2.8
27.3%
0.8/2.5
30%
0.0/0.2
0%
2.5/3.5
71.4%
1.8
1.8
3.5
0.3
1.5
1.8
1.5
0.0
4.0
4.5
吳岱豪
7.5
1.0
0.5/2.0
25%
0.5/2.0
25%
0.0/0.0
-%
0.0/0.0
-%
0.3
1.8
2.0
0.5
1.5
1.5
0.3
0.0
-0.3
0.8
















本土的四號位接班人已經培養的蠻久了,但每次國際賽內線都還是看Q一個人表現。在田壘、曾文鼎不在的情況下,資歷最老的就是周柏臣了。(岱豪應該就是來分擔Q的上場時間而已,所以沒算他。)


周柏臣真的需要表現一下自己的價值了,以韓國隊為例,除了兩名中鋒和大前鋒姜相才有200公分的身高外,其他韓國鋒線球員只有宋教昌200公分高於周柏臣197公分高,而兩名中鋒一定優先讓岱豪或QD來扛,姜相才又是愛投外線的大前鋒(4場比賽三分球11投5中,命中率45.5%),已經盡量幫你創造對位身材優勢或至少平局。但對上韓國這場,上場16分20秒還是僅得1分1籃板3抄截1助攻,罰球4罰1中。


周柏臣什麼都會一點,但並沒有一項是他的代表特色或最佳取分手段。我認為這是他目前最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通常反映在他的信心上,SBL常常看到他外線空檔第一時間會猶豫,籃下單打碰到包夾或位置不利時處理球也沒有十分理想。


現在世界主流的Meta中,四號位扮演非常吃重的攻守轉換腳色,防守端內線、外圍還有補防都要包辦,也要能穩定保護籃板發動快攻,必要時還要能自己帶球組織快攻。進攻上2波籃板、低位單打、高位測應是本分,還要能有外線能力拉開防守圈。
而台灣在世界戰場上面對大多數對手都處於身材劣勢,等於被迫用小陣容應戰,4號位的人選對勝負的影響舉足輕重。


周柏臣已經是台灣培養很久的4號位首選,但是如果未來持續還是這種表現,應該兩三年內就會被取代。畢竟現在年輕的內線球員人才也不少。其實個人覺得陳子威很適合這個位子,但連SBL都退休了國家隊應該無望了。


不能每次國際賽都只靠Q,本土內線要加油阿!


球迷都知道球員也很想打得好,但平常有沒有用心在場上真的看得一清二楚。同樣練罰球我相信志傑用心的程度就和其他人不一樣,從數據上都看的到。







詳細數據:

http://www.fiba.com/asiacup/2017/eaba/Chinese-Taipei

http://www.fiba.com/asiacup/2017/eaba/Korea

參考資料:

http://www.fib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籃球]本土內線加油R

    (photo by FIBA) (文/鄭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