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籃球]Isiah Thomas的防守技巧&主動式防守


文/鄭宇翔

名人堂球星Isiah Thomas前一段時間在TNT節目中談到一段關於防守的觀念:「因為大多數球員是右撇子,所以在防守的時候,你的左手要高舉準備負責封阻投籃,右手則是負責下方對運球做干擾。」並以馬刺Kawhi Leonard面對老鷹Taurean Prince防守的一次進攻為例子。


先給大家看一下影片:



Thomas認為為了能有效封阻對手投籃,「對手慣用手的鏡像手」應保持高舉,而非垂下或換用另一側遠邊的手來做封阻。雖然他有提到這是『old school』的防守方式,但我認為這個觀念還是有相當的價值在,尤其是在更盛行以出手速度快見長的『One motion shooting form』的現代賽場上。

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球員,防守方式也要跟著改變。如果遇到對手是體能條件相對劣勢,或是較不擅長切入,又偏好且擅長在外線出手的球員,不妨試試看。


----------------名人堂的觀念到此結束,以下是我個人想順便分享的----------------

首先是個很基本的觀念:把Isiah的觀念反過來說,進攻方可以根據防守方選擇成功機會最高的進攻方式。

這段解說一體兩面,講防守觀念的同時,也帶到進攻方式的選擇。很多球員都會依據對手的資訊來選擇進攻方式,Thomas提到Leonard在判斷防守者雙手都下垂且左手(鏡像手)還是在後方,於是選擇投籃。

下面是今年105學年度HBL八強決賽,高國豪單場35分的影片,其中影片06:57處,黃萬隆叫住章賀提醒他關於進攻上的細節,是最基本的一對一判斷進攻:






面對對方防守重心蹲低,雙手均並未高舉,選擇外線投射。




下一次則做一個投籃假動作,防守者舉手時重心拉高,從該手側切入。

擷取片段:




當你具備多元的進攻手段時,視防守者的防守方式以強擊弱當然是最有效率的進攻方式。

但再一次反過來說,防守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防守方式來預知或是限制你的進攻模式主動暴露防守上的缺點。

舉個例子:對手能切能投,我防守無法同時兼顧。所以選擇站位沉退一點讓他覺得可以輕鬆原地投籃,但我會在他收球或是踩投籃腳步的瞬間全速前撲封蓋。

在面對進攻手段多元而且喜歡觀察防守者的得分好手時,我覺得這是很值得嘗試的方法,在我自己的觀念裡,我認為這是主動型的防守。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全場包夾的驅趕或是區域防守的陷阱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是進攻方佔據主動,但我認為在防守有多種進攻方式的球員時與其被動等他行動再有所反應,有時候可以嘗試故意露出破綻來幫助自己預判,限制他的進攻方式。而你因為提前知道對方可能的行動,因此反應可以比原來快,畢竟你算是預設立場。至於其中各種方式的執行細節就需要經驗累積和觀察了。最好是能掌握對方的某項習慣會讓你還原防守時更有把握。

在此要說明一下,一般的防守方式並非不好,而是當一般正常的防守方式已經限制不了對手時,不試著改變防守節奏和防守方式很難主動逆轉戰局,大概只能等對方自己出現連續失誤。選擇上完全是要看球隊現在需要的方式。


分析一下主動型防守的優缺點:

優點:
  1. 變換防守節奏,對手無法快速準確選擇進攻方式。
  2. 能預知對方接下來較可能的進攻選擇,提前做好準備應對。
缺點:
  1. 對方未必會按照你給的路走,只是比較有機會。露出破綻同時也代表承擔更大的風險。
  2. 面對不思考的、進攻方式單調的對手不適用。(其實也不需要。)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你能用正常防守就守住對方。這裡只是分享一種防守方的思考方式
基本動作跟體能永遠都是最重要的,一些觀念和技巧只是讓你打得比較輕鬆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籃球]本土內線加油R

    (photo by FIBA) (文/鄭宇翔)